門禁卡是用于門禁系統中的卡,如出入證、門禁卡、停車卡、會員卡等;門禁卡在發放用戶使用前,經由系統管理員設置,確定可使用區域及用戶權限,用戶使用門禁卡刷卡進入管理區域,無門禁卡或權限未開通用戶,不能進入管理區域。現在,不少城市社區都安裝了電子門禁系統,貼上智能化標簽的同時,門禁卡也被認為是安全的防護卡。可鄭州網絡綜合布線調查發現,現在市場上復制一張門禁卡卻比配鑰匙還簡單,一分鐘克隆完畢。不僅是門禁卡,小區的停車卡也是可以被復制,那么,門禁卡到底禁住了誰?
復制門禁卡變得如此簡單,原因可能有兩個,一個是因為門禁技術含量低,很容易被復制,另一個是因為技術進步的神速,能夠迅速破解門禁本身的技術難度。門禁卡還可復制? 問題到底出現在哪?
準確來說,無論是因為門禁技術含量低,還是因為技術發展太快,門禁變得容易被復制,本身是不存在問題的,畢竟來說,門禁可復制是為了方便住戶的,而那些鉆營這項業務的商業行為也是無可厚非的,首先來說,在法律上是沒有明令禁止的,再者說,它本身就迎合了社會消費需求。而如果再去要求住戶謹慎辨別其中的風險,建立行為上的自覺,本身也是不合適的。這其中的關鍵問題在于,復制門禁如果變得太隨意,在給住戶帶來方便的同時,還會帶來難以預知的風險,也就是對公共安全的威脅。
既然是牽涉到公共安全問題,那就必須從公共治理的層面,來對待門禁復制問題了。具體來說,應該從制度層面對相關方面進行行為規范。 對物業方面來說,除了要做好門禁卡的管理之外,還應該為門禁復制提供盡可能的方便。換句話說,為住戶提供門禁復制服務,應該成為物業管理的法定義務,這就從門禁的出口端,防范門禁流出的風險。對門禁制造商來說,提高技術含量應是規避門禁公共風險的的重要推手,而這除了技術上的改造升級外,尤其需要在產品規范上進行革新,倒逼廠商改進門禁技術含量。
當然,鄭州網絡綜合布線認為其中重要的,還是要對門禁卡復制服務商的行為規范,目前的核心問題也是在于缺乏對復制服務商的行為約束,應該將門禁復制像配鑰匙一樣,列入公安部門的監管范圍之內,要求那些在市場上復制、經營門禁卡的業務,應該及時去公安機關的特行管理部門取得備案。通過建立進入門檻,規避這個市場的魚龍混雜。
就此事而言,當門禁不禁,它所帶給我們更大的啟示是,在現代法治社會,如何通過立法建設去規避潛在的公共風險。要知道除了門禁不禁外,還有不少類似于此的潛在風險,公共治理不能等到風險成為“災難”之后,再去行動起來。正如相關行家所建議的,如果這種行業嚴重損害到公共安全,或者說是威脅到了公共安全,相關部門應該及時出臺新的政策以適應新的形勢。